近年來,國家在建立富硒農業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生產方面做了一系列工 作,制定并發布了國家標準《富硒稻谷》(GB/T22499-2008)、農業產業 標準《富硒茶》(NY/T600-2002),各地制定的地方標準共92個,覆蓋了 硒含量測定方法、富硒土壤標準、主要富硒產品生產技術等各個方面。 同時,政策紅利正在形成。2017年10月,三部委共同發布了《特色農產 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》,提出到2020年,要圍繞特色糧經作物、特色 園藝產品、特色畜產品、特色水產品、林特產品五大類,創建并認定國 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00個左右。其中,國家鼓勵相關縣市積極申報創 建國家富硒產業特優區,對達到國家級特優區認定條件的,農業農村部 將積極予以支持。2010-2019年,農業和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安排中央財政 撥付超過4000元的資金,支持富硒作物標準園的建設,對農業龍頭企業 、農民合作社進行規模化種植、標準化生產、商品化處理、品牌化銷售 、標準化生產、商品化處理、品牌化銷售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。由于以 上來自政策法規標準方面的利好,加上對富硒農產品消費認知提升可望 ,李桂群表示:“我們分析未來5年,富硒農產品的增長趨勢是不可期待 的。
她說:“當然,也有不利因素,主要是品牌問題。一是富硒農產品品牌 逐步增加,基本輻射到各類作物,但分布不均勻,品牌知名度不高,造 成富硒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。第二,目前多數企業管理者對品牌的認 知還停留在表面,品牌開發意識薄弱,對于如何開發和打造金牌產品的 方法與路徑尚不明確,缺乏品牌定位的研究。此外,富硒產業鏈單一, 銷售渠道薄弱,企業和合作社沒有形成富硒產業集群,產業鏈短、市場 占有率低的問題普遍存在。三是該地區各企業缺乏專業技術指導、科技 含量低、科技創新能力弱、深加工技術薄弱等。
全國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程水源也指出,目前我國富硒產 品市場上以初級富硒農產品為主,市場看似百花齊放,但產品多而不專 ,缺乏形成一定規模的拳頭產品。日益增長的硒產品需求,與現有加工 水平之間出現了矛盾,嚴重制約了硒產業的發展。構建富硒產業科技支 撐體系,提高富硒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效益,是推動富硒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。
用營養引導消費。
通過消費引導生產。
文章提出了2020—2025富硒農業的發展思路:第一,堅持因地制宜,發 展特色富硒農業。從各地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來看,堅持“適地宜、集 中連片、節約用地、突出重點、分步驟推進”的產業發展方針,在規劃 重點富硒產業時,優先發展基礎條件好、生產優勢明顯、空間廣闊的產 業。第二,做強富硒農產品加工,開發富硒新產品。(公眾號:福澤股份 )富硒加工企業是富硒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驅動力,在產品和基地 之間進行對接,并將其轉化為富硒農產品,并將其轉化為富硒農產品。 富硒產品由低端走向高端,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豐富、原料銷售向深加 工產品延伸,形成高附加值、高識別度的系列深加工產品,以產品為重 點打造核心競爭力。第三,加強富硒農業的品牌建設,培育富硒文化。 富硒類農產品品牌推廣,不僅提升富硒農產品知名度,還能體現富硒農 產品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文化旅游資源,使富硒農產品基地成為旅游 觀光勝地。
在此基礎上,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主席翟虎渠強調,要大力發展硒 產業,加大標準制定力度,加強行業規范,并在消費市場上做好宣傳引 導。(公開編號:福澤股份)
食品營養與咨詢全國委員會主任陳萌山指出,要以營養導向推動富硒產 業的發展,要以營養導向推動富硒農業的轉型升級;加快構建以國內大 循環為主體,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;堅持大食品、大營養 、大健康的理念;要以提質量創造品牌為主要目標,以更高的標準、更 嚴格的要求,立足本地特色,深入挖掘自然資源,加大研發力度,將產 品開發與當地民俗文化相結合,提升品牌價值,創造更多的有影響力的 公共品牌,打造叫得響、立得住的富硒農產品。
"硒不是萬能的,但缺少硒是絕對不可能的。要健康,可科學適量的補硒 。中國疾控中心營養健康所樸建華研究員提醒廣大消費者,市場推廣必 須具有科學性,不可夸大宣傳,更不可神化硒。